行业动态 公司动态 视频中心 最新公告 行业动态

建造不一样的城市,浦东临港海绵城市探索实践

发布时间:2018-12-13 19:39:18  查看:
据浦东新区消息:让城市像一块巨大的海绵,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临港地区海绵城市的建设,不单单在“面子”上好看,更是“里子”工程。
 
依海而建的临港地区,正变身为一块巨大的“海绵”。
 
最近,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交出首份答卷,包括新芦苑F区改造、滴水湖环湖80米景观带E1区等在内的首期样板工程完工。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让水与城市的关系变得更有“弹性”。
 
2016年,上海市出台的海绵城市实施意见正式实施。浦东临港地区是全国30个试点地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样板工程如何完成?能不能给其他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示范意义?
 
跑道也能强力吸水
 
首期样板工程涵盖了海绵型小区、海绵型绿地、海绵型道路、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以及污水厂提标,对今后的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可复制性。
 
离岸80米、全长近1公里的滴水湖环湖景观带示范段,在4月29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这个“湖边公园”累计接待了超过1.3万名游客。
 
作为首期样板工程之一,环湖80米景观带示范段“颜值”颇高。
 
放眼望去,高低起伏的草坪翠色欲滴,绽放的各种鲜花形成一方方色块,点缀其中。树木林立间,滨湖步道、人行步道、慢跑环路等三条风格迥异的环湖步道蜿蜒伸展。
 
“浇一杯水上去,能够被立即吸收。”港城集团临港新城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梓萍指着跑道说。无论是蓝色沥青的慢跑道,还是透气砖铺就的步道,都具备强力吸水功能。
 
事实上,看似与一般公园无异的景观带,处处“暗藏玄机”。
 
“整个景观带其实是凌空的。”崔梓萍说,如果仔细观察步道上栽种的树就可以发现其中奥妙。这样的设计正是为了提高路面的“渗透性”。
 
行走在景观带中,还能发现大大小小的生态湿地,黄色的鸢尾花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别有一番意境。生态湿地的布置也不单单出于“好看”,栽种了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兼具“净水池”的功能。雨水在湿地经过天然净化,再缓慢下渗,既减缓单位时间内的渗水压力,也起到了保护和改善滴水湖水质的作用。
 
相对于环湖80米景观带示范段的“亮眼”,同样作为首期样板工程之一的新芦苑F区改造工程,则更加“内敛”。
 
走进小区,除了一些新刷墙面外,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一些细微处的“海绵化”痕迹。
 
在小区的几幢楼房外墙上,几根新管道填补了雨污分流功能。一些花园“长”高了,变成铺就了改良土和鹅卵石的“高位花坛”,净化分流管道中排出的雨水;另一些花园变矮了,变成“雨水花园”,实现下雨时对积水的调储和净化。
 
还有218平方米的地下储水设施和12平方米的调储净化设施,随着工程完工已经“深埋”地底。不过,一些细心的居民发现,小区的草坪里“长”出了几个低矮的白色“呼吸口”。这些,都是确保“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的海绵化改造。
 
首期样板工程共有4个,涉及海绵型小区、海绵型绿地、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以及污水厂提标,涵盖了临港海绵城市试点“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各环节。项目工程效果和示范引领作用在近期的国家住建部专家组绩效评估中得到充分肯定。
 
“对首期样板工程的选择,一方面出于对整体建设时序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特意选取了各种不同的类型,对今后的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可复制性。”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海绵城市研究所助理工程师陈涛说。
 
他介绍,在传统的排水理念中,雨水到地面后通过管网直接排到河道里,而海绵城市倡导的不是“快排”,而是“慢排”。通过因地制宜地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建设不单是为了解决排水问题,还同时兼具着水生态、水环境的要求,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确保水安全的前提下,做到生态友好,人居适宜。”陈涛说。
 
目的是让群众得益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并非技术,而在于材料的创新、系统化设计和具体项目落实。在推进首期样板工程落实中,临港已累积下可复制的经验。
 
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涉及临港主城区、临港森林一期、临港国际物流园区和芦潮港社区功能板块,试点面积达79平方公里,包括7个示范区、15个项目包、100余项具体工程。
 
海绵城市要如何建成?
 
为了更好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临港管委会在建设和环境保护办公室下设“海绵办”,并成立了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海绵办”负责整个海绵城市建设的统筹协调,建设环保办则负责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指标进行规范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技术支持方面,临港管委会委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上海勘测设计院作为“顾问”,对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相关技术方面进行宣传,并对所有试点区域的项目进行管控指导。
 
2016年11月,《上海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三年实施计划编制出台,明确了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各项建设要求与规划管控指标。同时,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或土地出让环节对海绵城市相关目标与指标落实情况予以审查及审批。为加强项目管控,临港管委会建立了从规划设计、资金管理、指标管控、项目审批、项目建设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全过程管控。
 
“有了组织架构、制度安排后,我们还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比如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暂行管理办法、资金的管理办法、审批的管理办法等,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临港管委会建设和环境保护办公室的冯文庆说。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单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冯文庆介绍,按照三年实施计划,目前,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每一个项目都落实了责任主体,负责项目建设。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各项目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具特色。
 
例如环湖80米景观带示范段,在满足防洪等要求的前提下,做好驳岸的生态和景观设计,由国际知名工程设计公司负责整体设计,紧扣自然、生态的主题。
 
工程推进中,一些可复制的经验被挖掘、总结。
 
“我们不是为了做海绵城市而做海绵化,而是通过在工程建设中融入海绵化的需求,最终让居民群众真正得益。”上海南汇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副经理顾运雄说。
 
上海南汇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是新芦苑F区的代建单位。改造工程在居民群众间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由于新芦苑是一个动迁安置的老旧小区,存在墙面渗水、雨污混排等问题。在推进工程建设过程中,公司为小区部分楼宇修复了墙面、重新铺设雨污分流管道。首批12个停车位的海绵化改造,成了最受小区居民喜爱的项目。不断有居民表示,希望尽快推广。“因为这都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实事。”顾运雄说。
 
在确立景观设计方案之前,公司通过居委会、业委会,用问卷等形式调研了周边居民意见。改造过程中,一些居民提出“门前栽树影响光照”,一些居民又想“把树种在家门口”,一旦居民提出诉求,公司都会及时与居民沟通。
 
“起初担心施工噪音等问题会引发居民投诉,但一个月多的改造过程很顺利,得到了居民的积极配合。”在顾运雄看来,这恰恰体现了“老旧小区改造中充分考虑百姓需求的重要性”。
 
冯文庆表示,其实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得益于国内国外的多年探索,工程技术上的难点已经不多,主要难点还是在材料的创新、系统化设计和具体项目落实等方面。
 
海绵理念植入开发进程
 
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最终将形成“一核两环六楔多片”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
 
《上海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提出了“以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为起点,积累经验,探索模式,在全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
 
规划期末,规划区内将全面实现“5年一遇降雨不积水、100年一遇降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要求。至2018年,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要初见成效。
 
规划将试点区划分为七个海绵建设示范区,分别为示范湖泊水体生态保护、商务街区海绵化建设、生态廊道雨水滞蓄净化、已建城区海绵化改造、新建城区海绵化建设、围垦区生态保护与利用、老城区积水改造及水体综合治理等内容。具体项目类型涵盖公园与绿地、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管网建设、内涝治理等。
 
陈涛介绍,上海具有地下水位高、土地利用率高、不透水面积比例高和土壤入渗率低的“三高一低”特点,而临港本地还需要满足沿海防洪排涝、改善水环境污染等要求,使其具备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性。
 
“作为一个新城,临港有条件将海绵理念植入到整个城市的开发建设当中。”冯文庆说,“同时,应国家住建部的强烈要求,老城区改造也被纳入到临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如何用3年的时间让海绵城市初见成效?在冯文庆看来,临港独特的行政优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计划办、审批办、建设环保办几个部门能发挥联合整体优势,使工程在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快速、高效的解决。”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以制度设计安排为主,全力打造一批样板工程;2017年的目标是70%的工程开工;2018年底迎接住建部的考核。“最难的工作,就在今年了。”冯文庆说。
 
除了推进70%的项目开工以外,“海绵办”今年将围绕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等开展课题研究,挖掘前期实践经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的理论文本,发挥试点区示范作用。
 
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崔梓萍介绍,临港主城区内的排水设施基础条件较好。在往年的几次暴雨考验中,并未发生过主城区大面积积水的情况。
 
但同时,海绵改造中面临着临港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地下水位偏高等问题。“但我们正把这些劣势转换为经验和特色,例如开展移动森林、土壤盐碱化改良项目等。”冯文庆介绍。
 
这块东海之滨的“大海绵”最终将是什么模样?根据规划,“大海绵”将形成“一核两环六楔多片”的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
 
“一核”即滴水湖水生态敏感核心,其功能定位是生态保护,保持和提升水体水质;“两环”包括临港森林通廊的外围生态环带和玉环带城市公园环带,其功能定位是调蓄和生态净化;“六楔”是以橙黄绿青蓝紫六条河及周边绿地空间形成的楔形绿地,其功能定位是生态净化,主要发挥雨水径流污染强化拦截、净化等作用;“多片”是指试点区范围内主要的集中建设空间,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是未来城市建设管控的重点之一。
 
汛期将至,临港正抓紧推进河道开挖等项目。“现在的工作好比在做一个拼图游戏,把一个个项目工程全部拼起来,最后把它组装成一块比较完整的大海绵。”冯文庆说。
www.rongou.cn
www.longouint.com

荣欧国际

荣欧产品

联系我们